透水铺装被誉为“会呼吸的”地面铺装,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...
透水铺装被誉为“会呼吸的”地面铺装,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,并以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的检修、维护和改造都来带了便捷。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技术,广泛运用在城市道路、广场、停车场等
应用透水铺装的必然性
城市化的重要特征之一,即原有的天然植被不断被建筑物和非透水性硬化地面取代,从而改变自然土壤及下垫层的天然可渗透性,从而打破大自然中水与气的平衡,由此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。
1)硬化地面使雨水从地面流失或蒸发掉,阻碍了降水直接补给地下水的途径,造成城市地下水位下降,也影响地表植物生长。
2)硬化地面难以与空气进行热交流、水分交换,对空气的湿度、温度调节都不足。加上高反射率,在大量吸收、储存太阳辐射热之后,又将其释放出来,形成我们常说的“热岛效应”。
3)硬化地面严重破坏城市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,改变大自然原有生态平衡。
4)暴雨季节,雨量过度造成硬化地面积水、内涝,影响人车出行,甚至造成交通隐患。而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,使得暴雨时节城市排水设施无法有效满足排水及防洪需求。雨水即使顺利通过地下水设施流入河流,也将路面污染物随之注入河流,造成二次污染。
5)硬化路面车辆行驶时噪音较大,雨天易形成积水飞溅,平时容易形成扬尘,对人的危害都很大。
这一系列问题出现,让人们认识到探索和应用透水性铺装的重要性。日本、德国是发展比较早的国家,而我国也开始应用透水性铺装,2007年杭州市铺设透水路面达到30万平方米,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中用透水材料达10万平方米,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大量采用透水性铺装……城市建设已经逐步走出硬化的时代,走向一种全新的,兼顾环保、生态、水资源保护的模式。
透水路面设计原理
透水路面与传统路面最大区别就在于“透水”两个字,它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?主要因素就是孔隙率。
一项关于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和透水性的关系研究表明,8%的孔隙率是沥青路面透水性急剧增长的拐点:
若运用的是不透水的密级+沥青路面,孔隙率应该小于8%且不能过于接近,最好在4%左右。若设计是透水的开级+大孔隙沥青路面,孔隙率应大于8%,实际应用中大于15%,才能保证路面透水。
当然,透水铺装也存在一定问题,由于砂土、灰尘、油污等在表面堆积,渗透的雨水同时过滤了空气中的灰尘、道路上的异物等,长时间的沉积,容易导致孔隙堵塞,降低透水率,对于一些质量一般的材料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就完全堵塞,失去透水能力。
因此,对透水铺装 的应用要考虑透水率的衰减,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,主要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地面进行高压冲洗,将阻塞孔隙的颗粒冲走,恢复透水率。